石晓棠——向上攀登,为“立”而往

工艺管理者石晓棠身上有一点文艺青年的“范儿”,比如,她喜欢思索、喜欢提炼,她很形象地把自己的从业路形容为攀山:一直向上、风景渐佳。

1.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轨迹。

一个普通的技校生实现了人生的不断蜕变:从零开始厚积薄发,被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,继而当上技师,破格提拔走上管理岗位,劳模、先进,各种荣誉纷至沓来……在40岁的时候,收获了从业以来的最高荣誉——河北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。在她眼里,不是自己出色,而是领导和同事的厚爱。这更让人感到她精神层面所到达的高度。这个柔弱女子,伴随着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就,又走过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?这些问题吸引着我再次走近石晓棠。

2.时间总是不够用。

她没变,还是一身不算干净的工装,还是背着总也离不开的工具袋,还是像上着发条,难有片刻空闲。我一直等她,直到过了公司的下班时间。我知道,这离她的下班时间还早。

“8个小时不够用!”她说。当然不够用,去年装置“三查四定”阶段,她就进入临战状态,带着装置人员查出1000多项问题,夜以继日落实整改。每天下班前,她逐个核实消缺情况,还要汇总次日施工项,在22时前,将工作单传到施工队长的邮箱里。日复一日的推进,没留一个尾项。转而进入开工,一周多时间连轴转,天天后半夜休息。“就要崩溃”的她决心等开车成功后歇一歇,到今天,这个“歇一歇”的计划也没有实现。新装置运行起来工作更多,组织标定、修订技术规程和操作法,预案要尽早完善。新装置优化也是当务之急。

石晓棠每天20时以后离开装置,但这不是工作的结束时间。回家后,顺流程、画图等一直持续到深夜。

“不仅8个小时不够用,5天也不够用,对不对?”我不是在开玩笑,我知道她的周末很少属于自己。她笑笑算是肯定:“这个时期装置的稳定很关键,我在和操作工们一起摸索经验。”粗略估算,石晓棠的工作时间,超过别人近一倍,但她还是觉得不够。

有人巴不得更多休假,也有人奉献了数不清的休息时间——我的脑海里飞快闪过这样一个对比。石晓棠把话题引到了现在和前几年工作压力的不同。

回忆在老装置的时光,石晓棠淡化了辛苦劳累,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清晰地留下来,她说:“那时候自己像一个孩子,有冲劲儿,啥都敢挑战!”而今,面对加工处理量更大、工艺更复杂的120万吨/年重整装置,她像个家长。新职务对管理水平考验是全方位的,仅有激情和技术能力显然不够,石晓棠做到了,靠的是人格饱满的力量。我们的交谈深入到生活中的爱好和感悟。

3.有书、有偶像、有引领。

石晓棠最让我钦佩的地方,是她付出时很坦然,得到时又很淡然。而她告诉我,人各有选择,正所谓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”。这其中的“利”,有人看重物质的利,有人看重精神的利,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的“立”。她的理性大于感性,工作上更明显,她认为干得多,收获得多。

这一番话又透着她特别的“文艺范儿”。我知道,阅读是石晓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,每读一本书,她都有感悟。她的阅读兴趣并不在风花雪月的优美文字。“《国是论衡》你读过么?我爱看其中的《风暴帝国》,它让我坚信:人,没有什么不能够,就看你敢不敢想。”她又把话题引回工作:“比如偌大一个装置,初学者如果只是设定一个满足岗位操作的基本标准,那就会在这个水准上原地踏步。”她把对装置技能的学习拆分成两个范畴:基本标准是熟悉了解、摸索验证,两个大检修周期拿下整套装置;而更高的标准是,除了学习工艺原理,还要精通设备结构,懂得仪表计量等原理,甚至设计原理、施工方法、土建要求也要了解,再把这些知识融合起来加以运用。在石晓棠眼里,这些标准都是操作工应该追求的,也完全可以得到。她认为自己的前瞻性思维和往前走的动力,得益于阅读历史书籍。

石晓棠的偶像也有点特别,她崇拜格瓦拉,“格瓦拉的奉献精神是我所缺少的”。石晓棠说这话的时候,我在心里默默说:“你不缺少,尽管你的事业没有那么伟大。”她不计得失地拼命工作,原因不言自明了。

另一个偶像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她对人对事的态度。石晓棠尊重每一个人,也让自己赢得了他人的尊重。周旋于四个施工队伍,她深感沟通协调的不易,但她还是笑容常挂脸上。一次,一个施工任务不见进展,石晓棠来到工地找到比自己年轻的施工队长:“崔师傅,是不是有什么困难?我们能帮上忙么?”“石大姐,你来了,让我干啥我干啥,你从来不对我们吆五喝六!”

“成长就在小事上,我不习惯抱怨,只会适应。”石晓棠的话让我反思自己。

4.永远坚持我的风格。

任何时候,石晓棠都保持着认真负责的风格。

初涉管理工作,为了正确布置盲板拆装,画图熬到凌晨,天一亮又跑到现场对图纸,就是当上工艺主管师,她照样事无巨细。开工阶段,35公斤蒸汽管线打靶前,石晓棠检查管线发现一个管托与支撑梁焊在一起,爬上管架再次核实后,她通知了施工单位领导。“不可能!”对方口气很冲,“先看设计图纸吧!”“看过了,我们一起去核实吧!”石晓棠说。现场情况让施工方连连称谢:“多亏您把关,否则管线爆裂,责任就大了!”石晓棠决不“得理不让人”:“谢啥?咱们都有责任!”

“装置是有感情的,你付出多少,它回报多少。”这话我曾听石晓棠说过,依然很感动,因为它发自内心。

新的装置,她又投入了更多的感情,优化就是最大的心事。十几项公司级优化项目以外,她还在挖掘着创效空间。能实施的,即时组织操作调整,不能实施的,也要深入到设计环节,提出建议,择机实行。

交谈就要结束,我还是像往常一样,嘱咐她“不要太累啊”。这样的告别有点特别,石晓棠站起身来说:“大家总是提醒我注意身体,身边的人都对我太好了,都在帮我、关心我……”而我在想:这样努力的石晓棠,谁会不心疼她、不支持她呢!

信息来源: 
2016-11-02